1)A 輸送機架不正
輸送機架一般由左、右兩根縱梁(槽鋼)和橫梁組焊而成,如果焊接工藝不合理或缺少相應的工裝,會出現組焊后機架變形,即兩縱梁不對稱、不平行甚至兩根縱梁相對水平高度不一致,以致使滾筒、托輥等零部件裝配后相互平度差。
B滾筒加工誤差
滾筒在加工后,通體同軸度誤差較大,即一端粗,一端細,皮帶在這種滾筒上運動,其兩側所受牽引力不同,在牽引力的作用下易向直徑細的一側跑偏,即“跑火不跑小”。
C 主、從動滾筒和平托輥的安裝誤差
主驅動滾筒和從動滾筒安裝后,其軸線和輸送機中心線不垂直,以及兩滾筒軸線不平行則皮帶在滾筒兩側的松緊度不一致,使皮帶在運行時向相對較松的一側跑偏,即“跑松不跑緊”。當輸送機頭尾部滾筒之間的若干平托輥和頭尾部滾筒之間不平行時,在皮帶運行當中,輸送機中間皮帶受到一個附加的測向力,同樣會使皮帶產生跑偏。
D 皮帶缺陷
環行皮帶兩側邊內周長不等,即所謂的“喇叭口”,或皮帶質地不均勻,兩側邊縱向伸長率不同,也可在使用中形成“喇叭口”。上述情況同樣會使皮帶在運行中出現“跑松不跑緊”的現象。
2)使用過程中不良的工況條件導致皮帶跑偏
A 滾筒粘料
稱重給煤機運行中,由丁皮帶撒料等原因造成皮帶的非工作面(與滾筒、托輥接觸的皮帶內表面)粘料,而這些粘料會隨著皮帶的運動粘附到滾筒上,造成滾筒的外徑發生不規則變化,即如上所述的“大小頭”現象,致使皮帶向小頭方向跑偏。
B 張緊器調節不當
張緊力不夠或兩側張緊程度偏差太大會造成皮帶寬度方向兩側拉伸程度不一致,從而造成皮帶跑偏。
C 落料點不正
由于給煤機落料斗安裝不正或制作落料斗時其落料口相對輸送機中心線偏斜,以及所輸送物料在落料斗或上級落料管內壁嚴重粘結,造成物料流動局部受堵而料流截面不均勻變化或僅從料斗一側流下,使承載皮帶兩側受壓力不等,皮帶兩側張力不一致,拉伸程度不一致,造成皮帶形成“喇叭口”狀,導致跑偏。
解決皮帶跑偏的技術措施:
A利用皮帶在滾筒上運動時“跑大不跑小”的特點,將頭部滾筒做成膠面人字齒包膠滾筒,尾部滾筒做成中間稍粗的腰鼓形。
B手動調整承載托輥組的相對位置
當皮帶跑偏時,人為的改變承載托輥與頭尾部滾筒的相對位置,靠托輥側向反作用力來驅使皮帶移動,從而達到糾偏的目的。調整原則:若皮帶向左跑偏,則將托輥左端向著皮帶運行方向適當移動,直至皮帶跑偏現象消失;反之向右調整。
C安裝自動糾偏托輥
糾偏原理和手動調整托輥原理一樣,其優點在于不用人工調整。
1.2 清掃鏈斷鏈原因及解決措施
1)張緊器調整不當
張緊器兩側張緊程度偏差太大,主、從動軸不平行,兩軸上的驅動鏈輪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從而清掃鏈在運行時發生“爬鏈”現象,導致清掃鏈斷鏈。
2)清掃鏈鏈條上的清掃刮板兩端受力不勻
封閉式給煤機所輸送的物料粒度較大,進料口物料整形門調整過高,使皮帶上的物料厚度太高,皮帶在運行時使物料從皮帶上溢出,不均勻的堆積在給煤機下部兩側,或給煤機內進入異物。當清掃鏈運行時由于刮板兩端受力不勻,使清掃鏈受到一個側向力,造成“爬鏈”現象。
3)主、從動鏈輪軸承損壞導致鏈條斷
為了消除機械制造誤差,給煤機清掃鏈主、從動鏈輪軸承一般采用帶座外球面軸承,該軸承具有自動調心功能,以保證在調整張緊器時可以改變主、從動鏈輪軸線之間的距離。張緊器調整好后,此時主、從動鏈輪處在同一個平面上,當軸承損后,由于兩鏈輪相對位置改變,清掃鏈在運行時發生“爬鏈”現象,導致清掃鏈斷鏈。解決斷鏈的技術措施:
1)調節張緊器時,盡量保證主、從動鏈輪處在同一個平面上,由于兩個鏈輪分別在給煤機的兩頭,不便于觀察,所以在調節時,只要盡量保證鏈輪每個齒進入鏈條的每一節時不要出現‘卡邊’現象,即可。
2)調整給煤機物料整形門高度,保證物料不要從皮帶上溢出。同時給煤機內部盡量不要進入異物。
3)軸承應每兩周加注一次油脂,加油脂時必須按規定油脂牌號加注,避免用不同種類油脂混合變質影響軸承使用,加脂時不宜使用過分的壓力以免損壞密封裝置,加注油脂以新脂從軸承內部略有擠出為宜。對于損壞軸承應及時更換。